“零产业”村逆袭记
发布时间:2023-04-06 15:53:47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徐兰珍

时下,走进宣恩县李家河镇高桥村,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七山一水二分田”是高桥村的真实写照。没有集体资产、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曾经的高桥村是出了名的“空壳村”,产业基地几乎为零,村里发展举步维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高桥村请回在外能人回村种植藤茶,引进经营主体建粽叶基地,争取电子商务进村拉动产业发展,走上了“零产业”村的逆袭之路。

能人回乡种藤茶

4月3日,站在高桥村四组的山坡向下望,原本陡峭的岩坡变成一片片平整的土地,一行行起好的田垄覆着白膜,韩彪和父亲韩忠贵蹲在地里查看藤茶种苗长势。

“都是今年才扦插的,六七月份就可以采第一批茶了。”看着嫩芽在褐色的枝条上冒头,父子俩的脸上满是笑容。

韩彪家住高桥村一组,曾在外务工多年。觉得在外务工不是长久之计,他萌生了返乡发展产业的想法。

“可以种植藤茶,见效快,收益稳定,比种其他经济作物都要划算。”村里支持他的想法,并积极帮助他寻找产业发展方向。

去年底,韩彪跟家人一起,决定在高桥村四组流转土地种植藤茶和虎杖。

土地坡度较大,加之当地村民大多已搬出,留下不少抛荒地。韩彪一家将土地流转后,请来挖土机开荒,全家5口人“泡”在山上,挖路、开荒、整地、起垄……经过一冬一春的“苦战”,昔日荒山岩坡焕发新生机。

如今,韩彪一家共发展165亩藤茶、30亩虎杖、10亩生姜。高桥村藤茶种植面积达400亩,47户农户吃上了藤茶产业饭。

粽叶育苗基地落户山村

“这个品种叫翠香粽叶,具有叶片大、长度长、柔软度高、香味浓的特点,市场需求大,也适合武陵山区栽种。”4月2日,黑色遮阴棚内,郑勇向客户介绍粽叶品种。

郑勇是鹤峰人,有着8年粽叶栽种经验,成立了恩施州粽叶哥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去年底,经村民侯安柱牵线搭桥,郑勇在高桥村流转土地50亩,建成粽叶优质品种苗圃培育基地。

“这里一共有30多个品种,基本全国各地的粽叶品种这里都有,要选取最优、最适合我们发展的品种,这样村民在发展粽叶种植时就可以少走弯路。”郑勇介绍,基地建成以来,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购买粽叶苗,目前已销售50余万株幼苗。

有了粽叶优质品种苗圃培育基地作支撑,高桥村粽叶产业实现从村民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到漫山遍野栽种的飞跃式发展,仅村民侯文明一人就流转了220亩土地种植粽叶,粽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立起粽叶种植基地只是第一步,粽叶加工车间、冻库、烘焙车间都必不可少。”村党支部书记张平清介绍,高桥村将建设粽叶加工车间和烘焙车间,解决粽叶加工的后顾之忧,动员更多农户流转、开垦抛荒地,加强粽叶种植技术指导,让粽叶成为高桥村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电商进村拉动产业发展

4月3日一大早,高桥村党员、电商从业人员向春枝将通过网络销售的腊肉、芋头、山野菜等农产品打包完毕,等待邮车前来运至全国各地。

“这些产品都是村民自己种植或采摘的,我们代为销售,比农户肩挑背驮到集镇上去卖强了很多倍。”向春枝说。

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高桥村通过探索“党支部+基地+农户+电商”发展模式,带动20余户农户发展生态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种植芋头、藠头、油菜等蔬菜180余亩;同时,成立“农品销售帮帮团”,引入5名青年党员电商人才,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带货”。2022年,“农品销售帮帮团”帮助高桥村农户销售各类农产品1万余吨。

“今年我们将把农村电商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增强主体运营能力,力争培育1个超500万元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张平清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