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双残疾 种养两增收
发布时间:2023-07-03 11:23:25 来源:武陵都市报

杜斌与妻子收工回家。


【资料图】

天边刚露出鱼肚白,位于八面山下的一座民房,袅袅炊烟升腾到房顶上空,与夏日的晨雾交融一起。房屋后面一大片红薯地里,一个头戴草帽的男子在锄草。

锄草的男子名叫杜斌,年过五旬,肢体四级残疾。屋内生火煮饭的是杜斌的妻子况秀珍,视力三级残疾,她一边煮早饭,一边准备栏圈里11头大小猪仔的食料。

杜斌在喂猪。

“不忙点不得行,家里有两个大学生。”杜斌立着锄头说完话后,埋头继续锄草。他要趁早晨凉快多干一会活,到中午就热得受不了,这是杜斌养成早起的原因之一。

起得比太阳早,睡得比月亮晚。在黔江区城东街道高涧社区,周围的邻居也习惯用这句话来形容杜斌夫妇的勤劳。身残志坚,不等不靠,利用城郊结合优势,凭着勤劳的双手种蔬菜、玉米,饲养生猪等,让这个因病、因学、因残导致贫困的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眼前的杜斌,身高大约1.5米,他背部的残疾是小时从高处摔倒,没及时到医院治疗导致。现在他右边背部比左边要高出3厘米左右,不能背东西,在收割时只能用肩挑30至40公斤。况秀珍视力差,她只能做一些粗活,田地里农作物幼苗除草她干不了。每遇挖红薯、掰苞谷、打谷子这些重活,况秀珍就是“主力”。所以,涉及育苗、除草、碎猪草等细活就由杜斌干。

杜斌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因长年服药和送两个学生读书,仅靠一年卖的蔬菜钱远远不够家庭开销。后来解决了一家人的低保,家里开始有了好转。

杜斌与妻子在西红柿地除草。

2015年,当地政府出资3万元为杜斌家的3间旧木房,实施危房改造,在外从事建筑的邻居也捐款2万元,建起120平方米的水泥板房,自己花2万多元对室内外进行简单装修。

一家人吃住有了保障,杜斌与妻子商量在家里找点增收的门路。

“以前我屋蔬菜种得多,天天都要弄到城里去卖。”杜斌说,一年到头把往返的车费除开,也就几千块钱的收入,人也累得不行。随着年龄的增长,杜斌觉得老种蔬菜人又累,收入低,他慢慢改变增收方式,多种农作物多养猪卖。

杜斌家种的水稻长势喜人。

10亩旱地、3亩水稻,栏圈里喂养11头大小猪,是杜斌夫妇一年忙活的目标,也是他们一年的希望。

放弃蔬菜种植,从事养殖业,杜斌首先想到的喂1头母猪,不用再去花钱买猪崽,多余的猪崽还可以卖钱。

“喂猪的饲料自己种,母猪自己养,就是人要辛苦些。”杜斌说,这就是用劳动力来转换成钱。最近3年,他靠自繁自养的模式,去年出栏肥猪12头,加上卖小猪的收入将近5万元。

猪养多了,一年要消耗很多饲料,地里种植的农作物远远不够喂,在青黄两不接的时候,杜斌还要从外面买苞谷喂猪。

“没钱买苞谷了,你就闹一声,不能让猪饿着!”驻村第一书记何建军,是杜斌家的常客。他说,像这样自立、自强的家庭,怎么也要帮他一把。如需要扩建养殖场,驻村工作队可以帮他申请无息贷款,让他把养殖规模壮大。

驻村工作队人员了解杜斌的养猪情况。

(记者 李诗素 文/图)

标签: